隨著近兩年投影機智能化技術的進步,“無屏電視”、“私人影院”、“家庭影院”這樣的廣告熱詞逐漸走進了公眾的視野。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人們對大屏的需求增加,另一方面則是越來越多人對用眼健康的關注。
不少消費者應該聽說過“激光電視更護眼”這一特性,但并沒有真正的深入去了解。
實際在18年9月份,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賽西實驗室,就已經正式發(fā)布了與北京協和醫(yī)院的眼科專家聯合所做的激光電視和液晶電視的對比評測結果。
據介紹,賽西實驗室和協和醫(yī)院眼科專家選取了36人并分成6組,在同等條件下觀看激光電視和液晶電視,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測試,并得出了144組測試數據。數據證實:激光電視的確具有很強的護眼特性,在特定方面甚至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。
通過人眼在一定時間(90分鐘)、一定距離(3米)觀看同樣尺寸的激光電視和液晶電視后,得到的144組關于人眼視力、屈光度、淚膜破裂、睫狀肌靈活度以及人眼主觀感受的測試數據,并做出分析。
實驗證明,長時間觀看液晶電視,眼睛會干澀,睫狀肌會處于收縮狀態(tài),而眼睛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態(tài),便會造成視力下降,也就是人們俗稱的近視眼。
而與觀看液晶電視相比,激光電視對人眼的視覺刺激大大減小,同時睫狀肌趨向更加靈活,極大的減輕了視覺疲勞感,從而在同等條件下觀看激光電視不僅更舒適,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眼睛。
為了便于讀者能更快速理解,我們將激光電視更護眼的原因進行了整理。
一、直射光與反射光
現在電視機絕大部分都是“LED背光源液晶電視”,它是以RGB-LED背光源發(fā)光直接刺激人眼,所以我們這里將電視機稱為直射光。
而激光電視的成像原理為由激光光源發(fā)出激光,通過多次反射后形成完整圖像,最后進入到人的眼球,人眼看到的始終是反射光。
這種成像方式更接近自然光光譜和能量分布,更適合人眼舒適觀看。
二、不同藍光的危害
藍光大量存在于電腦顯示器、手機等數碼產品當中。相關研究表明,不同波長的藍光對于人眼的危害效應是不同的,其中435納米至440納米之間的藍光對眼睛的危害效應最大,未成年人應避免長期直視。
以ighting passport光譜精靈對激光電視和手機的藍光發(fā)光量進行測量作為案例,結果如下圖所示。(lighting passport光譜精靈是一款專注于測量顯示畫面光譜的儀器,目前廣泛應用于教學和科研當中,測量結果值得信賴。)
▲左為激光電視光譜圖
而從橫坐標我們可以讀出藍光的波長,從而判斷它對人眼的危害大小。從上面的光譜圖中我們可以看到,激光電視的藍光波長更接近460nm,這可以顯著減少藍光危害。
三、圖像閃爍
我們看電視時,有時會感受到畫面總是在閃爍,這是因為電視的圖像刷新頻率低,目前新一代的液晶電視基本看不到閃爍,但對人眼的影響依舊存在。
激光電視則不會看到明顯的閃爍現象,是因為機器內部把圖像處理完成之后才呈現在人的眼睛中。從這點來看,電視機對人眼的損耗更大。
四、屏幕材質差異
與此同時,液晶電視經常會在屏幕表面裝飾玻璃,玻璃鏡面會反射環(huán)境光,影響觀看舒適度。
而激光電視通常則配備相應抗光幕布,幕布上細小的棱鏡結構,能夠有效吸收環(huán)境光干擾,為消費者奉上對比生動的畫面和更加舒適的觀影體驗。
隨著中國家庭對健康護眼的看重,越來越多人加入了“激光電視”的換代潮。KUPA(庫帕)作為“激光電視”行業(yè)的先行者,不斷推進著激光電視的普及和技術下沉。
在未來幾年,希望激光電視的價格能夠越來越親民,最終成為大屏電視的主流派別。
免責聲明:本文來源于KUPA,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,若有任何疑問,請與本文作者聯系。